第329章 工厂制造食物

《开挂的学霸》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人类现在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大到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开发月球开发太阳系,小到人类本身,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不过对能源本身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一年之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及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再加上核能、太阳能、水力等这些清洁能源。

  就能源体量而言,太阳能的比重最大,就算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生物质能等等这些,可以说都是间接的,或者说是二次太阳能。

  也只有核能等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能。

  由于太阳提供的太阳能实在庞大,人类一直研究着如何高效的利用太阳能。

  一开始在地球上想方设法的利用太阳能,到之后的太阳能发电站,到最后的光柱工程。

  现在,在光柱工程成熟后,在太阳系内,人类不再担心能源枯竭的问题,只要太阳不熄灭,人类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源。

  按照现有的计划,就是就是不断的优化光柱工程,将光柱工程全面的覆盖整个太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能源网络,让人类在太阳系的任何一处都能够使用上光柱工程提供的能源。

  相对而言,光柱工程的核心是太阳,其只是收集、传输太阳能。

  一旦太阳出现状况,或者熄灭,光柱工程也就失去了意义。

  简单来说,光柱工程是可控的,也就是太阳能的收集、传输是可控的,可太阳的本身是不可控的。

  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人类不能容忍的。

  现在在优化、完善光柱工程,同时也在全力的发展核能,其中就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

  相对来说,裂变能发展的已经很好了,现在很多备用能源使用的都是裂变核电站提供。

  不过裂变能有着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核裂变需要的核燃料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裂变能不可能大规模的使用。

  但聚变能就不同了。

  在宇宙中,点亮的每一颗恒星都是一个巨大的聚变堆。

  发展可控核聚变,简单点说就是要掌握太阳,或者说是掌握恒星本身。

  再考虑到氢、氦在宇宙中的占比。

  可以这么说,只要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那人类就能摆脱太阳系的束缚,真正的实现能源自由。

  总的来说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优化、完善光柱工程,再就是发展裂变技术和可控核聚变技术。

  要知道,光柱工程是可以复制到其他的恒星系的。

  就比如人类到达了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完全可以复制光柱工程,使得光柱工程覆盖整个比邻星,甚至是整个南门二。

  这样一来,也就解决了能源的问题。

  能源的问题都解决了,其他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基础。

  简单说就是光柱工程能够充分调动恒星所产生的能源。

  至于发展裂变能和聚变能,那就是要掌握能源的主动权,是掌握能源的源头。

  说起来,现阶段对裂变能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能够做到可控的裂变物质还只有那么几种。

  相对于可控核裂变技术,可控核聚变技术就更加的不堪了。

  到目前为止,就没有研制成功可控核聚变技术,更不用说可控聚变物质了。

  不管是裂变能还是聚变能,其释放的都是原子核中的能量,其获取的都是储藏在原子核中的能量。

  以上是对能源的获取。

  除了对能源获取的方式方法研究,还有对能源,或者说能量本身的研究。

  按照现在的基础理论,能量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有的只是在物质中的转移。

  那问题来了,能量的流向是否有着一定的规律。

  就现在,有着众多科研团队对能量的流向进行研究,不过进展并不明显。

  不过肯定的是,对于能量流向的研究涉及到宇宙的本质,一旦搞清楚了能量的流向,那离揭开宇宙的本质也就不远了。

  月城地下种植区,苏哲几人讨论了一会儿能源的问题后,七人来到了豆芽处理车间。

  豆芽被采集后经过了清洗等一系列步骤,最后被打包成一小份一小份。

  对豆芽的整个处理过程都是全自动化的,其完全没有人工的干预。

  周大史指着已经打包好的豆芽说:“这些豆芽洗洗就能炒着吃了。”

  一亩地收上来的豆芽成品并不多。

  放在以前,像这种在月球大规模种植豆芽这些是不敢想象的。

  不说别的,其能源的消耗就不是能够承受的。

  同在地球上种植豆芽相比,其性价比低的可伶。

  就比如很多人说的,在地球种植运到月球都不在月球种植消耗的能源少。

  也就现在了。

  有了光柱工程后,消耗能源的多少也就不怎么在乎了。

  范晓明点头说:“看着这些水光粼粼的豆芽,真想尝尝这些豆芽的味道。”

  看着这些收上来的豆芽,感觉非常的不错。

  左大军问周大史,“这些豆芽会流向那些地方,在月球上的人会食用这些豆芽吗?”

  对于月城地下种植区,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在种植区中,除了相关的设施,一开始的种子之类的,像种植区中的土地、水、空气等等这些都是利用月球本身的资源制造出来的。

  周大史回答,“不会,在短期内非地球生产的作物、食品都不会给人食用,就现在月球上的人,食用的一切都是从地球运过来的,至于产出的这些豆芽,一部分会用来研究,绝大部分都会用来喂猪,其实用来喂猪也是研究的一部分。”

  范晓明解释说:“在短时间内,我们人是不会去吃非地球外产出的食物,这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在确定地球外所产出的食品安全后才会大规模的推广。”

  地球外的大环境和地球是不同的。

  比如说重力、辐射等等。

  这些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基本确定这些产出基本无害后才会提供给人类使用。

  之所以会这样,说到底还是人类现在对食物的要求需求量相对有限。

  就现在,地球人口只有这么多。

  随着地球的去工业化,发展农业。

  特别是用在月球种植的方式在地球种植,其农业产出会有多少。

  要知道,在地球采用同样的方式,其消耗的能源远远少于在月球上的种植,最为关键的是,地球上的产出“安全”。

  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农业产出完全够所有人类的食用。

  也只有在人类人口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地球农业产出不够的情况。

  有了这个时间,估计地球外的农业产出也都成熟了,也就能够放心的食用了。

  包奇正点头说:“这也是为了我们人类的安全着想,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我们太过谨慎了,就种出来的这些豆芽,其实和地球上种出来的豆芽没有本质区别,当然了,细微的地方还是有的,就算人食用出现了问题,以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我们也有能力将人治好。”

  在他看来,现在之所以这么谨慎,其主要原因还是人观念上的问题。

  就月城地下种植区来说。

  虽说土地、水、空气这些都是来自月球本身,但这些都是通过一道一道工序,毫不夸张的说,这些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原子都做了筛选。

  将其中放射性物质剔除了出去。

  按照理论来说,种植区的土地、水、空气这些和地球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也就是说,种出来的农作物也是安全的。

  不过理论是理论,没谁真的一下就放开了。

  其主要原因还是现在地球农业的产出完全满足现在的需求,特别是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后。

  左大军摇着头说:“话不能这么说,这些毕竟不是产于地球,风险多少还是有的,反正现在地球上的食品产出完全够了,也不急着食用这些,慢慢来,反正我们有着足够的时间。”

  周大史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只要太阳不熄灭,我们就有源源不断的能源让我们挥霍,等时间长了,相关技术也就成熟了,慢慢的大家也就接受了。”

  一时半会的让人接受地球外产出的食品,这是有难度的,毕竟固有的观点已经形成。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