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双喜临门

《新贵》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二弟,小弟,这么大一笔钱,我和你姐夫实在是……”

谢富道:“姐,姐夫,钱就是要大胆花出去才能生财,我也知道这样把钱给你们武断了些,但无论如何总是比放在钱庄吃利息强的,我说一句不中听的话,哪怕赔光了我也乐意。”

谢熠也道:“二哥跟着董掌柜当了一年学徒,有他们生意人的想法,你们就不用忧心什么。”

谢富更能进一步看穿谢容和赵正的忧虑,说道:“这钱对我来说也是小钱,明年也就赚回来了,而且我和三弟留了一些我们额外使用的,姐姐和姐夫真不用顾虑什么。”

谢熠:“实在不行,这钱算是二哥借给你们的,到时赚钱了还了就是。”

听他们两人这样一番话,谢容和赵正心里的忧虑果然减轻许多,在他们眼里,谢熠和谢富早就不是小孩了。

“既然是这样,这钱我们就收下了,若是赔了,姐姐和姐夫砸锅卖铁也还给你们。”

谢富笑道:“大姐不用这么说的,一家人互相帮着,我们一起把日子过好来。”

谢容连连说好,赵正便连夜更改了计划,原定在旱地那边先盖三间新房,现在增加到六间,至于购买织布机的事,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由谢富和董昌浩商量着购置。

如此说定,翌日天还没亮,一家人就全都起来了,因为是地基破土动工,乡下人讲究吉利,要请风水先生过来“作法”,就是在地块四周插上木棍,贴上用红纸黑墨画的符纸,算是得了保佑。

赵正请了六个建宅挖土的师傅,招呼过早饭,连同谢熠三兄弟,扛着锄头挑子各种工具,就到地上开始热火朝天干起来,令人意外的是,隔壁赵家大屋的,也就是赵正的几个大哥,竟然也来了两个要帮忙,但是被赵正劝了回去。

这种人情他不沾。

如此,谢熠便跟着两个大哥在这边帮了半个月忙,中途董紫宁和董墨言又来了一次,带了许多肉和米过来。

然后就临近年关了。

这时地基早已完工,因为有了谢熠三兄弟帮忙,他们又带了牛车过来,这时已经在宅基地上开始垒砖了。

临近过年便先停工,谢熠和两个大哥回家去,牛车依然还留在谢容和赵正家这边。

过完年,陈氏留在家里,谢明和谢长福过去帮忙,说是尽量赶在开春春耕之前完工。

谢熠和谢富则回到镇上,谢富继续炼盐,谢熠照旧到书院上学。

对谢熠来说,这一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他十四岁了。

也正是这一年,他正式拜许益山为师,进入青川书院的甲班,开始全新的科举学习。

谢熠刚到书院一年便进入甲班,特别是他得到许益山取字收徒的事情传出来,自然引起不小的轰动,也有一些乙班和丙班的学生不服气,发出质疑的声音,说是谢熠私底下花了钱或者找了董墨言家的关系。

这在书院引起不小的风波,甚至有些先生和家长都提出质疑。

但是许益山既然收了谢熠做关门弟子,自会帮着谢熠料理这些事。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许益山将谢熠去年的年终考卷要回来,让惠正阳在书院门口张贴起来,于是所有进出青川书院的学子都看到了谢熠的答卷。

要知道,这考卷可是县试的四书题,还有一道试贴诗,许益山将谢熠的文章和试贴诗公布出来,并且他亲自在旁边增加了批语,点名谢熠才进书院一年,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那些质疑的学生瞬间缄口,便是甲班的老学长也都心服口服了。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许益山这棵大树,谢熠可谓如鱼得水。

许益山是举人出身,还曾经三次去京城参加会试,前前后后历经十数年,虽然没有考上进士,但这些经验对谢熠来说可就无比珍贵,相当于有一位先行者在前面领路,谢熠少了很多弯路。

最最重要的是,许益山除了学问功底深厚之外,他还可以让谢熠借用“潜规则”。

这是科举考场上的一个“公开的秘密”。

拿最开始的县试和府试来说,县试主考官是知县,府试主考官是知府,这两场考试能否通过全凭知县和知府的个人判断,那么当知县和知府得知谢熠是许益山的关门弟子时,不用多说,县试和府试基本就稳妥了。

当然,这不是作弊,谢熠也用不着借许益山的面子才能通过县试和府试,只是说有了许益山,他的科举之路会好走很多。

如此,谢熠在许益山的敦敦教导下,疯狂汲取科举学识,他的文章越发厚重,他的书法越发齐整,他的诗歌越发灵动,当一个人选择用诗书装点自己的时候,他就会透露出才气,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抵如此。

到得年中,也就是兴宁八年的五月份,谢熠跟许益山请了三天假期。

当天傍晚,他提前回到炼盐房和谢富集合。

谢熠进门便问道:“怎么样?”

谢富道:“东西都买好了,爹和大哥在牌坊那边等着咱们。”

谢熠道:“你这边呢?”

谢富:“也安排好了。”

谢熠点了点头,再不多言,和谢富一起去牵马,由于这半年间谢富已经得到董昌浩赏识,时常带着他去往县城府城,谢富为了方便,自己也买了一匹马。

谢熠和他便各自牵马到青川镇牌坊。

谢明和谢长福已经在等了,他们的牛车上装了大大小小半车的东西。

父子四人不多说什么,一起返回黄泥村。

当晚和陈氏吃过晚饭,陈氏里里外外准备好明天的贺礼。

第二天一大早,将贺礼装上牛车,另外带了鸡鸭家禽,一家人便离开黄泥村往七里村去。

原来,今天是贺谢容和赵正家的乔迁之喜——经过这大半年的工期,除了中间春耕一个月停工,谢容和赵正家这边已经建好了六间新房,另外加了两间偏房,用作厨房和杂物间。

这次谢熠一家人就不用经过赵家大屋了,而是直接绕路来到谢容和赵正家的新房。

六间都是整整齐齐的瓦房,和原本的三间茅草屋对比鲜明,如此一来,谢容和赵正那几个还蜗居在赵家大屋的大哥大嫂,倒显得无比局促了。

因为谢容和赵正自己就盖了一座新的赵家大屋。

这些七里村的人都心知肚明,亲戚朋友也都看在眼里,只是大家伙看破不说破罢了。

谢熠一家人到时,谢容和赵正的新居已经聚满了人,基本都是赵正家这边的亲戚和同村乡邻。

看见谢熠一家骑了两匹马,拉了一辆牛车的东西来,自然引起诸多瞩目,种种议论。

“赵正结了个好亲家啊!”

“容婶子有个好娘家。”

“你们是不知道,前两年他们家有多难,赵家这边啊……”

声音压低了,无非是说赵家对谢容和赵正不公平,现在谢容和赵正自己建了新房,从赵家大屋那边搬走,赵家人脸上如何不好看云云。

谢熠听得只言片语,只是一笑置之,这些对他来说已经重要了,重要的是谢容和赵正过上好日子。

而谢熠也明白,当一个人,一个家庭经济状况变好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先前那些冷漠、嘲讽、诋毁也就自然而然土崩瓦解了。

当然,对他来说这仅仅只是开始,后面他还会带领这两个家庭走得更高,更远。

谢容和赵正亲自出来迎接了他们,两口子给谢长福和陈氏奉茶,其他来帮忙的人也给谢熠三人倒了茶。

谢熠等人才坐了一阵,董墨言和董紫宁也到了,谢富提前把消息跟董紫宁分享,他现在和董紫宁是无话不谈,董紫宁得知之后,也背了一份礼物,拉着董墨言一起来了。

“哎呀。”

董紫宁感慨起来,“我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跟谢熠说姐姐和姐夫家迟早盖新房子的,这才两年多点就一语成真了哈哈。”

谢容道:“那也是董掌柜照顾我们家二弟三弟,我们也跟着沾了光。”

董紫宁道:“还是姐姐和姐夫自己争气,我们家是锦上添花,而且依我看,还是谢富和谢熠帮了我爹呢。”

众人开始笑了起来,谢容只是说董紫宁的嘴还是像以前一样伶俐。

不过董紫宁可没有说夸张的话,因为谢富接替谢熠炼盐之后,董昌浩终于用细盐这个杀手锏把生意做到了县城上,在县城上开了一个盐铺,从年初开始,他就和谢富在青川镇和县城来回跑动,后来更是把董墨程派过去当了大掌柜,现在已经站稳了脚跟。

当然,这些事董紫宁不可能在这里公开说,只是和谢富、谢熠在心里知道就行了。

在屋里聊了一阵,谢容和董紫宁留下来帮着招呼其他客人,赵正便带着谢熠等人去看将来的布置。

“将来这三间房都用来放织布机,也可以囤放丝绸和布匹,毕竟这些东西比较贵重,若是不够,我再加盖两间草屋,这都不是难事,反正地皮是足够用的了。”

赵正领着他们到另外三间房来看,他们已经提前把织布机和其他物料、用具都搬过来了。

当初地基是谢熠三兄弟帮忙打的,自然这样布局的好处。

谢富说道:“那新织布机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姐夫打算买多少架?”

赵正道:“先买五架,多了我怕你姐教不过来,这些新的织布机村里的人还不会用,等你姐教出了几个熟手,后面再买一批,这样也保险一些。”

谢富:“好,我回镇上和董掌柜商量,尽快跟县城上的布商谈妥,月底应该可以送来。”

赵正:“这件事多劳你费心了。”

谢富:“不说这个。”

他们一群男人在外面看,屋子里面的女人也聊了起来。

陈氏问谢容:“阿容,别怪娘多嘴,你嫁过来也三四年了,新房也建好了,是不是跟阿正考虑要个孩子了?”

谢容是大姐,比谢明还大两岁,谢明今年是十八,谢容就是二十岁了。

谢容道:“娘,我正想跟你说这个事,上个月阿正请隔壁村的大夫来看过了,大夫说是喜脉。”

陈氏又惊又喜:“这……怎么现在才说?上个月就该派人跟我说一声了。”

谢容道:“一直忙着收拾新房,想着等你们来了再说。”

陈氏:“几个月了?”

谢容:“算日子应该有四个月了。”

陈氏:“那马虎不得了,你怎么也不早说?招呼客人的事让别人来。”

随即她又想到赵家这边的兄嫂一个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那婆母别说照顾谢容了,不添乱就算烧高香,便说:“要不你跟阿正说一声,等新房这边贺完了,你回家来,爹娘照顾你?”

谢容笑道:“也不用这样,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要真回家去了,阿正两头跑也方便。”

陈氏想想也对,她考虑事情向来周到的,只因关心则乱,听谢容说有了身孕一下慌乱了。

她便说道:“等过了秋收,娘过来住。”

到时谢容大了肚子,有她照顾方便,要是把谢容交给赵家那些人,她是无路如何不放心的。

谢容道:“家里不忙就行。”

陈氏道:“安胎还是得看镇上的大夫,你现在四个月了不好走动,过几日我让老二从镇上请个大夫来。”

谢容道:“都听你的。”

陈氏开始交代谢容各种禁忌,什么忌口,什么多吃,样样都吩咐清楚。

最后谢容说道:“大弟今年也十八了,他的亲事是不是该考虑了?”

陈氏道:“我年初就跟你爹商量过了,也找你大弟说过,他说都听我们的安排。”

谢容:“你和爹是怎么想的呢?”

陈氏:“我请隔壁村的四姑帮着留意,选好了两户人家,一个是白盐镇合水村的李家的二姑娘,今年十七,模样很是周正,性格也好,另一个是咱们镇王家庄王铁匠家的大姑娘,年纪大点,十八岁,脾气冲一些,听说能帮家里打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