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学游泳

《落魄千金狡诈如狐》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叶秋将横幅挂起来后,济慈书院外果然多了一圈人,城北虽然人少,但来朝觉寺烧香拜佛的人不少,路过的人都会被那张大横幅吸引着瞧上一眼。

那些夫人小姐,最是八卦,消息在三河县里传了一圈又一圈,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知道了今年的府案首是谁。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县学。

有些人心里开始泛起嘀咕,元宵灯会那晚县学三局一胜不敌济慈书院也就罢了,怎么这县试和府试也是济慈书院大出风头。

难道济慈书院的实力真的比县学更厉害?

那些富户遗憾济慈书院只收寒门子弟,只能通过给济慈书院捐献银子来上个慈善榜单蹭个善名。

县学口碑有明显的下滑,县学的夫子们干着急,只能把县学的学子教训一顿,这次丁字班参加考试但没有取得童生的,都被夫子们训斥地如鹌鹑一样。

此刻县学的夫子难得庆幸,济慈书院幸好只收寒门,不然县学要跑多少学生。

县学忙着整顿学生,叶秋催着他们快快兑现十堂课的承诺。

这些人可都还“欠债”呢,她是债主。

县学那方无奈,虽然不情愿可这事儿也推托不掉,他们敢说,如果他们不兑现承诺,叶秋马上就会在拉个横幅说他们县学的夫子不讲信用,答应她的事不完成,到时候又是他们丢脸。

县学首次来济慈书院讲课的是黄夫子,他肩负重任,一众老头让他来偷师来着,临走前一个个围着他千叮万嘱,让他细细观察济慈书院的教学有什么特殊。

打探清楚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为什么短短时间才读了几个月的书却能赶上别人读几年的水平。

不光是他们好奇,黄夫子自己也好奇呀,他教了近十多年的书,天才多多少少也见过几个,但也无法和济慈书院的书度相提并论,更何况,之前济慈书院的人在县学也曾呆过一段日子。

有些同僚鄙夷他们的父辈是马贼出身,但黄夫子却没有那么多计较,西汉名将卫青,原是一个骑奴,最终也不耽误人成为一代名将。出身这事,只能看到前半段,往后如何,还得看自身。

黄夫子对出身不看重,更加在意的是学生的才学,所以当初他给丁字班上课时,也考验过他们读书方面的能力、天赋,都是很普通的资质,稍微有点出彩的就是陈信文,但这小子的天赋绝对算不得最好。

他见过最好的苗子是林津浩,书本就像是为他而生,正常人作诗都会考虑平仄对称,人家不必,第一次作诗就像吃饭那样简单,张口就来,作为老师他汗颜,自问教不了这样的满级学生。

就是这样一群资质普通的学生,到了叶秋手里怎么就变得脱胎换骨,如得神助,仿若被天上的文曲星点了慧根一样。

黄夫子来到济慈书院时,叶秋正在给这些学生发钱。

府试五人上榜新晋童生,还有一人夺魁,银子又要掏一笔了。

“发钱了!发钱了!取得童生的之前说好了,一人得十两银,你们五个都上来领钱吧!”

黄夫子老远就听到了叶秋大嗓门的喊声,对此他嗤之以鼻,叶秋就是用银子来吊着这些学生的?哼!银子这种铜臭之物是玷污了圣贤之学,二者怎能同流合污,叶秋这是对他们读书人的侮辱!

但他没有上去阻止,而是远远的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一定还有别的招数,他要好好学习观摩一下。

里面教舍内很热闹,那五位上前领银子的喜气洋洋,嘴角咧着大大。

叶秋是直观的将用银锭子摆在五个木头做的托盘上,托盘上面放着她用布帛特制的证书,写着“喜贺某某荣获童生”,下面又年月日期,济慈书院的字样。

亮银色的银锭子在室内被透过窗的阳光照映地闪闪发光,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五人高兴接过,底下人的其他学子都羡慕的流口水,这么大的银锭子,谁不想要啊?

叶秋没有让他们拿完银子就走,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说一说自己的学习经验,考前都背了哪些书,做了几套卷子,写了几篇文章。

得奖的人一一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复习经验,从几时起床,何时睡觉都一一详细列举。

下面听的人也很认真,拿笔的拿笔,感觉对自己有用需要借鉴的地方都记下来。

黄夫子眼里闪过诧异,他带过的学生很多,但大家对于考高分都是藏私的,没有人这么大方的去大谈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

但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能够快速习得别人的优势。

在座的都是穷人家孩子,还没摸过这样亮闪闪的银锭。

一个个眼馋地流口水,反思自己怎么就没有拿到童生呢,如果自己能多背一篇文章,多练一练诗句,是不是也能拿到银子,不行,以后自己要比他们早起一个时辰温习功课,下一次他们也要取得童生拿银子。

教舍内气氛热闹,学生们精神振奋,像是打了鸡血。

十两银可能在富人家的小孩儿眼中不算什么,可能还不够他们去浩庭轩这样的高档酒楼挥霍吃一顿席面的钱,但是对从小就没摸到过银子的贫寒子弟来说,是无比撼动和诱惑的。

况且这不仅仅是银子啊,这象征着他们每日点灯苦读熬夜奋战的荣誉,是靠自己读书赚来的。叶秋只是在给他们具象化努力地成果而已,告诉他们每一个人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这回报或大或小,或早或晚,但总归是会来的。

窗外原本不屑一顾的黄夫子,眼神渐渐平和,耷拉的嘴角也渐渐收回,他似乎懂了,叶秋用银子激励这些学生不是他所想的铜臭,而是一种众人艳羡的荣誉,银子之于学生就像......晋升之于官员,反正就是一个意思。

最后一个嘉奖的是获得府案首的陈信文,叶秋给了奖银三十两。

大家虽然艳羡,却知道府案首得知不易,纷纷鼓掌为其庆贺。

领完银子并不算完,叶秋要求他们每人把自己做的答卷都默出来,重写一遍。

互相传看,查漏补缺,揣摩别人的文章为何能高分,自己的又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

站在窗外的黄夫子总算见到济慈书院的“真功夫”了,成绩提升没有捷径可言,只有不断地训练重复,他们不是奇怪为何济慈书院的人能够进步神速吗?

因为县学的人只在课堂学,课后少爷们的生活很精彩,打马球,喝花酒,声色犬马从不缺席。

而济慈书院的学生在课后是抓紧一切时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