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 65 章

《祖龙和黛玉联手统治地球》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魏无忌的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很突然,前面没有任何铺垫,后面也没有再补充。

若是一般的人,只会觉得突兀,不明所以。毕竟他这个问题实在个之前的话题毫不相干,突然来这么一句,不懂也很正常。

但是赵政心中十分清楚,魏无忌到底在问些什么。无他,默契而已。

君子之交淡如水,纵使经年未见,二人仍旧一如从前。

魏无忌想要问的,当然不是今夜之事。

这不过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魏无忌要问的,是更重要的事。

只是赵政并没有直接回答魏无忌的问题,反倒是将话题抛了回去。若要说他打算攻打魏国最大的顾虑是什么,那么一定是魏无忌,因为他是魏国人。

赵政也想知道,对待此事魏无忌又是何种看法。

所以他问:“那你呢,又有何打算?”

相似的对话,仿佛将时间线拉回到了他们还在赵国的时候。

时过多年,他仍记得当年魏无忌离开赵国的时候,他们也曾对望而坐,畅谈一番。同样是在夜里,同样是他们二人,就连窗外的圆月仿佛也一如当年。

那时魏无忌说完了自己的打算后,也是这样问他的:“你呢,又有何打算?”

四目相对,仿佛什么都变了,又仿佛什么都没变。如今的他已经不是质子,而魏无忌也从风光霁月、意气风发的少年,变得沉稳有度。虽然仍旧气质出众,但是总有一种让人抓不住的感觉,仿佛下一秒便要超脱凡尘,再度归隐山林之中。的

时至今日,赵政仍然记得自己的回答。

他说,他要回到秦国,他要站在顶峰。

那时,他还是一个无权无势任人宰割的质子,靠着魏无忌的帮忙,日子也面勉强过得去。若他与旁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怕会被嘲笑不自量力,会被泼上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但是魏无忌半点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反而在得知他有如此志向之后,大加鼓励。又留下了许多书留给了他。

这些书,都是魏无忌的珍藏本,从前轻易不示人,但是魏无忌却都毫不犹豫地送给了他。

赵政心中自然是感激万分,要知道他在赵国也是没有什么正经学习的机会。虽然说赵王为了显示仁德,名义上也让他们这些异国质子读书识字,可实际上除了多了一个打压、欺辱、体罚他们的机会,什么都学不到。

久而久之,质子们也都渐渐不去了。

而赵王也顺理成章地取消了所谓的学堂,并且故作伤感地扶额叹息,为何他们如此不知上进。

魏无忌留给他的书毫无疑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无数个难熬的日子里,他都是凭借着这些书才坚持下来。魏无忌于他,恩重如山。

如今他真的站在了顶峰,自然当要涌泉相报。

所以他想,若是魏无忌开口,只要不要让他将秦国拱手相让,他都必定想方设法满足。

而魏无忌也曾如他自己说过的那般,回到了魏国成为了一代闲臣,非必要不涉过多朝政。

赵政心知,如今这次出使秦国只怕也是魏王的意思,毕竟如今魏国可用之人寥寥无几,魏无忌已经许久不在朝堂之中,此番前来,想必也是重任在肩。

而事实也的确如赵政所猜测的那般。

魏无忌原本早已隐居,住在距离都城不远处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只带了三五个贴身仆从,和普通的农家过着无二样的生活,甚至他还亲自种了一片地,种了些蔬菜,日子过得很是朴素,但是他的心却无比宁静,尤其是每逢丰收的时候,他望着一片绿意,不由得心生感慨他终于远离了那个早已烦透了的朝堂。

他曾是父王最中意的儿子,也是最有希望坐上王位的公子之一。为了历练他,所以父王才派他出使各国,一来长些见识,二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朝堂政事,日后坐上高位必有裨益。

少年时候,他也曾是意气风发模样。有疼爱自己的父王母后,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人,有志同道合的挚友故交,自己也是名满天下的公子,他是整个魏国最年轻得意的公子。

只是后来发生了太多的变故。

心爱之人不慎坠落山崖英年早逝,母妃又死于一场严重的风寒。

直到他亲眼看着棺木最后一角被尘土掩盖的时候,他才明白,此生他最重要的两个女人都已经彻底离他而去。

他想过,她们的死是阴谋,是有人故意为之,这样他心中还有恨,还能寻个人替他们报仇,可是他找了很久很久耗尽全部的精力,用尽所有的方法查清事实取得真相。

最终只得来意外二字,心爱之人坠落山崖是意外,母后偶感风寒不幸命丧也是意外。

没有阴谋、没人动手。

这一桩桩意外让他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接受两个自己最爱之人,香消玉殒。

更要命的是,一直对他疼爱有加的父王,不知何时也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甚至都来不及回去见父王最后一面。

得知父王死讯,已经是三日之后了。那时,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坐上了王位。曾经唾手可得的王位,也彻底与他自己失之交臂。

其实,早在心爱之人身死的时候,他对那个位置就已经失去了从前的渴望。他从前只想与心爱之人相守一生,想要给她最尊贵的位置,想要与她二人相守一生。如今没了她,他早已不想再娶。但若是他真的坐上那个位置,只怕身不由己。

后来,哥哥坐上王位之后,虽未刻意对他有所苛责,但是终究是有所顾忌,收回了他所有的实权,只给了个不大不小的闲散官职。

帝王心术,他自是知晓。如今这般勉强明哲保身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若是换个人坐上王位,只怕他身死,也未可知。

父母皆亡,心爱之人也早阴阳相隔,朝堂之中也再无他的立足之地,一时之间他竟然找不到继续下去的理由。再加上那些探究的目光、那些想以他为名搬弄是非的朝臣……

他终究对这样的生活厌烦了。与其如此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倒不如他做个普通的农家人了此一生。

就在他心生隐退的时候,侄子魏假找了上来。他只比魏假年长几岁,关系一直很不错,他也很疼爱自己的这个侄子,一直将他视作弟弟。

如今虽然他对夺回王位一事早已不感兴趣,但是他可以帮魏假。

魏假并不受父亲喜爱,母妃也不过是最普通的宫女出身,无权无势。所以,从前他在宫中的生活异常艰难。他也是无意之中得知自己有这么个侄子,便顺口在父王面前提了一嘴。

约摸父王那日心情大好,他刚说完这个侄子的事儿,父王便派人传召了他,

只是,见到的一个浑身是血的孩子,他已经被打得不成人样,若是传召的人再晚些去,只怕就只剩下尸体了。

父王子嗣众多,孙辈自然也是不少,有些人他甚至都不认识。

魏假就是如此。可终究是自己的孙子,是王室中人,被人打成这般模样,还是要管一下的。

那些欺辱魏假的人,被除以极刑,而魏假从那以后也不用再过从前的日子。

父王轻飘飘的一句话,便能护得这个孩子周全。

此后,他对魏假也多有照应,加上年纪相仿,二人是当真又几分情谊的。

或许是出于与魏假的交情,又或许是想要给自己找些事情。

在魏假找上门之后,他便改了主意。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更重要的是那些跟从他的人。

他们选择了跟随他,将一切奉献给了他,赌的便是他能登上那个位置。

可如今他没有,那么在政治斗争下,那些从前追随他的人,又该如何自处?

他是暂且明哲保身了,那些人呢?

他们的亲眷家人,又当如何呢。

魏无忌思索片刻就答应了魏假。

他想将从前积累的一切,都转赠给魏假,让那些大臣能够改投魏假,唯有这样,才能够保住他们。

为什么不选魏王,原因很简单。

魏王本就对他有诸多猜忌,对于这些从前追随过他的人,必然不会重用。

甚至有些还会特意找理由贬了。

至于其他人,也同样不会对他的人放心。

只有魏假。

他只有一个公子的身份,除了自己,他身边并没有任何助力。

对于自己的这些人,魏假必定全部接受。

他们帮魏假坐上那个位置。

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这样一来,不仅那些追随他的大臣有了去处,他们从前所做的努力,也都不算白费。

自那以后,他一门心思辅佐魏假,帮他从一个最不起眼的公子走到了人前,成为了王储的热门人选,又成为了真正的魏王。

魏无忌是这么想的。在魏假坐上王位的时候,也是那么做的。

魏假登上王位以后,他很快便请辞了了。

魏假虽不舍,但终究还是尊重魏无忌的决定,这也是他们最初的约定。只是魏假还是替魏无忌保留了他的爵位与官职,

“若王叔日后有意回来,寡人愿与王叔共享江山。”

“若王叔志不在此,我也势保王叔一生清静。”

魏假说这话的时候,魏无忌是真的感动。他已经做好了再不还朝的准备,所以便将一切都交给了魏假,又行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大礼这才转身离开。

为了让魏假安心,他去的地方是魏假为他安排的。

其实于他而言,那里都一样,只要是个隐居之地,不会被人打扰,便好。

只是没想到,不过几年的光景,魏假的人就找了过来。

魏假的人找来时,他正在拨弄自己刚撒下去的种子,计算着什么时候能够丰收。

听完了来人的意图,他便知道自己等不到丰收了。

因为魏假此次前来,目的是要让他代表魏国出使大秦。

一开始,他是拒绝的。

他早已离开朝堂,此番回去并不合适。

只是,魏假的人开的越来越频繁。

每次的说辞都大同小异,都是希望他能够答应出使一事。

一来二去,来的次数多了,魏无忌便觉得更不妥当了。

他思来想去,准备去其他地方转转。

一来,这几年他都在这里一步未动,出去散散心也好,二来也能躲得清静。

不知道是不是凑巧,他第一日刚让仆从收拾好东西,第二日魏假就来了。

魏假是穿着常服来的,几年未见魏假富态了不少,五官也有些变化,不过勉强还是认出来的。

魏无忌还没来得及开口。

魏假就给他跪下了:“小叔叔,如今已走投无路,求你帮我一次。。

魏无忌一下子愣住了,他依靠着本能反应想要将魏假扶起来,怎知道他并不起来。

“小叔叔,求你帮我一次。”

魏假继续喊到。

魏无忌沉默了许久,许久。

他知道,魏假此次前来,必定是因他与赵政的交情而来。

他在回到魏国以后,将自己在赵国的所见所闻都分享给了魏假,当然包括遇到赵政的事儿。

他告诉过魏假,自己在赵国遇到过一个男孩儿,也曾向他施以援手。

他也告诉魏假,自己与赵政那些相识相交的往事,更曾当着魏假的面夸过赵政非池中之物。

彼时魏假还开玩笑说,是不是他去赵国以后,看到赵政便想到了自己,所以才会对赵政多加照顾。

魏无忌只记得当时自己认真思考了片刻才告诉魏假。

“一开始的确很容易想到,他与家中侄子年纪相仿,只是后来相处过程中才发现他与你事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赵政,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是个可交之人。”

“我与他,堪为知己。”

……

只怕魏假就是因为这些,所以才会找上他,想要借着他与赵政的关系,从中谋求些什么。当年那个跟在自己身后的侄子,已经真正地成长成为了一代君王,懂得利用所有的一切去谋求算计。

他有些欣慰。

看来魏假这个大王,做得很好。

他也很排斥。

他是真的不想去出使秦国,如今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即使魏假跪下相求,他仍然不想。

他游历多年,见惯了纷争战乱,如今魏假求到他这里,只怕是大魏情况并不算好,或者说,大秦已经如日中天。

可不论如何,他都不愿再入朝堂。

只是他没想到魏假会翻脸。

“王叔当真不愿助我?”魏假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冰冷,与方才截然不同。

见魏无忌没有反应,魏假自己缓缓起身,他收敛了所有的情绪,站在那里,定定地忘了魏无忌许久,才缓缓道:“王叔于我有大恩,我自然不会对王叔如何。只是今日实在是心情不佳,难不倒想要杀几个人泄泄愤。”

魏假话音刚落,站在他身旁的几人就已经将手中的刀架在了魏无忌几个仆从的脖子之上。

“大王,如今当真是与众不同了。”魏无忌见状,也冷冷回道。

他知道,想要坐稳一国之君的位置并非那么容易,只是没有想到如今的魏假已经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了。

“怎么样,王叔,可否再考虑一下。”魏假又问。

他是了解自己这个王叔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果不其然,魏无忌点了头。他心中自然依旧是不愿意去,只是想到跟随他的三五仆从之命,他还是点头应下了,“既如此,那我便走上一遭吧。”

到了如今这般,他不愿意再让无辜的人因为自己丢了性命。只是眼前的这个魏假,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甚至能说出与自己共享江山的魏假了。

如今的他,是魏国的大王,是掌握着无数生死大权的君主。

伴随着夜色,魏无忌的思绪也飘回了过去,他自然也记得离别前的那一夜。赵政说他要站在顶峰,如今真的做到了。而他自己想要的闲云野鹤生活,也不过几年而已,就被迫出使秦国。

恰好,他也想见见从前的阿政,如今究竟长成了何种模样。

还好,没有长歪,不像……

魏无忌没再想下去,他缓缓道:“事了后,纵情山水,岂不乐哉。”

“此番我不打算回去复命了。”魏无忌望了一眼窗外的月亮缓缓开口,风透过窗户吹散了酒意,让人察觉到有些微凉。

他得到消息,他那几个留在魏国的仆从已经意外落水身故了,就连他们的家人也已经死了。

当日他离开魏国之时,特意没有将他们带上,又寻了法子将他们送出魏国,如今看来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们终究是为自己丢了性命,甚至还累及了家人。如今他在魏国已经再无半点牵挂,将出使大秦的事情处理完,他算是全了和魏王相交一场,也全了魏国百姓对他的供养之恩,毕竟他是魏国王族,自幼便受到万民敬仰爱戴,如今他总归是要为魏国百姓做些什么的。

“四处游历?”赵政停下为魏无忌斟酒的动作,抬头望着他,诧异地问到。魏无忌向来淡泊名利,但毕竟是出身魏国王室,怎么可能四处游历?若不幸遇到两国开展,后果不堪设想。是以当年魏无忌跟他说过最多的也只是想拥有个小院子,亲自种些东西而已。

如今,怎么这么突然?

“是。”魏无忌接过赵政手中的酒,只有半杯他依旧一饮而尽。

这个回答,是赵政没有想过的答案。

没有多余的解释,只一个“是”字,就已经说尽了个中的心酸与无奈。在与魏无忌会面之前,赵政想过很多劝说的话,但是没有任何一句能够适合现在说出来。

“我想站在真正的顶端。”赵政想了想,先回答了魏无忌先前的问题,又接着说:“此番魏王,究竟何所求?”

“和亲。”魏无忌直截了当地说。

赵政当场瞳孔地震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早已空空如也的位置,团团方才就已经借口困意离开了,他直接吼道:“莫非他竟敢肖想我儿。”

魏无忌淡定道:“不是团团,是魏国送个公主来和亲。”

这是魏王的意思。

他也是出来之后才知道,秦国已经灭了韩、赵二国,大家都在猜想接下来要被攻打的是哪一个国家。

而当前的魏国,毫无疑问是经不起战乱的。所以在得知秦国后宫空虚,便想着寻个女子前来吹吹耳旁风,让大魏能够有喘息之机。

不得不说,这个法子魏无忌觉得相当烂。

秦国后宫空悬,难道没有想过是为什么嘛?难道是偌大的秦国寻不出几个角色女子?还是韩魏二国没有佳人?

能想出美人计这招,魏无忌也是无语。

不过他并不打算插手太多,毕竟如今的魏王早已不是他从前认识的魏假,他说出来的话,只怕无人在意。

与其如此,倒不如只做个单纯的使臣。

魏无忌话音落下,赵政刚放下的心,又悬着了。

和谁和亲,总不至于和他吧?林黛玉要是知道了,应该要打死他吧。

虽然他绝对绝对绝对没有想要再纳一房的意思,但是被林黛玉揶揄上好几日,那是肯定的。前阵子又有大臣想要给他送女儿,虽然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了,可他可是好生被林黛玉借此机会说了好几回。

赵政目不转睛地看着魏无忌,魏无忌无奈地点了点头,事实上他也觉得此事不妥。

但他无力回天。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赵政想也不想,便拒绝了。

“所以是哪位公主?”赵政想了想,又补充问道。据他所知,魏国适龄的公主,好像没有。这为公主,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宗室女。”魏无忌直截了当的将和亲之人的身份说了出来。他一开始也十分好奇,究竟是哪里来的公主,后来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是这样,那更不行了!”赵政继续拒绝。且不论他答不答应和亲,就魏国这个诚意,真的不太行,找个宗室女算是怎么回事儿?

赵政再次拒绝,这点,魏无忌并不意外。

看得出来,赵政与林娘娘感情是极好的,这些年来宫中也再未纳过他人,个中意味不可谓不明显。这事儿也并非什么秘密,普天之下皆知。

只是魏国之人,终究是不甘心,还是想搏上一搏。毕竟此次他们打算送来的公主,冰肌玉骨、倾国倾城,很是有几分姿色。

诚然他走遍大江南北,见过不少佳人,但是能够与这为公主相提并论的,也不多。

不过,他还是觉得这是一场空,而赵政也的确拒绝了他。

“无妨,你随本心即可。”

听到了赵政的答案,魏无忌点点头,并不打算再继续这个话题,他已知晓赵政的想法,自然不会再开口。

他本来就只答应前来商谈,至于成不成,那并不是他需要关心的事情。

倒是赵政灵机一动,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

宫宴上刺杀一事,查了足足七日。

而魏国的人,也在下踏处,足足待了七日。这其间除了不能自由出入,其他都与寻常无异。而魏国使臣们虽然被“关”在这里,心中颇为不甘,但是却无可奈何,毕竟宫宴上出现了刺杀事件,偏偏杀手将矛头指向他们,他们除了等待又什么都做不了。

直到第七日的时候,秦国大臣前来通传说是事情已经查明。杀手并非魏国之人,只是那人被魏国一官员屠了满门,所以刻意刺秦嫁祸给魏国,为的就是激怒秦王,引起两国战争,更希望秦王能够率兵踏平魏国,如此一来也算是帮他报了仇。

毕竟秦王他英勇无敌,已经带着秦军屠了两个国家了,再多一个也不是不可以。

理清事情来龙去脉的赵政:谢谢你对我的认可。

一旁吃瓜子的魏无忌:我也是偶然得知此事,。

而理清事情来龙去脉的魏国诸位使臣,当场就沉默了。

……

不是,现在都这么玩的吗?

如此歹毒的复仇手段,他们还真的是头一次听说。

不过,你别说还真的挺好用的,他若是不招,只怕秦国和魏国当真会生了嫌隙。他们此行前来的目的怕是也不能达成,更不必说日后大战也是有可能的。

……

果然最歹毒的计谋,只需要最朴素的思维方式。

魏国诸位大臣对刺客表示由衷的佩服,并且想屠了对方全家。只是可惜,对方就是被欺辱得满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才会走上这般绝路。

据说他招供完,就自尽了。

魏国众人大臣:你牛,你赢了,算你狠!

不论如何,刺杀一事就此揭过。至于魏国使臣信陵君下榻房顶塌陷一事,此次前来的秦国大臣,也给了交代。

最终不轻不重地处罚了几个相关的官员,便不了了之。魏国使臣看到这个结果,无不在房内捶足顿胸,他们的信陵君怎么就没能支棱起来呢?

这可是谈条件的大好机会啊,还不抓紧时间赶紧上,还在等什么呢?

难道要等秦灭了魏再来么?

这个信陵君,难道是隐居隐糊涂了?他以前不这样啊!

信陵君,他很强的!

几年过去,怎么回事儿啊?

难道真的老了?

行不行啊到底!

很快,魏国的使臣就收回自己的了质疑,彻底地改变了想法,信陵君岂止是支棱,那是相当支棱。

因为信陵君他夜访秦王宫,与秦王密谈8个时辰,最终将他们丢失的两座城池,要了回来。

这便是他们此次出使秦国的目的。

信陵君回来之后,他们便急不可耐地问:“秦王同意了?”

没错,按照原定计划,他们是打算将魏国公主嫁到秦国,以聘礼为名要回那两座城池。

本来打算在夜宴上提及此事,没想到中途来了刺杀这个小插曲,这才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如今居然成了!

秦王,也不如传说中那般深情嘛。

使臣中有人忍不住感慨。

魏无忌没去追究那人是谁。

他只是说:“和亲之人并非秦王。”

众位使臣大吃一惊,左右交头接耳,你一言我一句,都在问:是谁!

公主的和亲对象,是谁。

直到魏无忌说出王贲的名字时,他们都沉默了。

王贲,王翦之一。

王翦,魏国人最讨厌的人,没有之一。民间哄小孩儿都是“再不回家,王翦就要把你抓走吃了”这种话。

把公主嫁给王贲,这是在搞什么?

而且,秦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看不上他们的公主?

已经有人开始着急地问了:“大人,可把公主的画像给秦王看?”

“大人可否说过公主乃魏国第一美人?”

“公主之尊怎可下嫁?”

“不行,这不行,要与秦王再谈谈。”

……

众人的话,魏无忌并未理会。

他就坐在那里,直到讨论声渐渐变小,直至停止,他才开口。

“这已是秦王,最大的让步。”

众人哑口无言,再没人开口。

如今秦国接连拿下赵、韩两国,早已不比从前吗,形势比人强。

若是硬碰硬,只怕魏国难以招架。再加上这些年来魏国的兵力不强,虽然从未懈怠但是终究是缺乏能人将领,打起来怕是难!

魏无忌见状,又等了一会儿,见众人都没有再开口的意思,这才说:“我会将秦王的意思禀告给陛下,至于究竟如何,还是由陛下定夺。”

众人听完心中再无半点波澜。

在他们的眼中,魏王很是听信陵君的话,只怕这桩婚事就要这样定下来了。

而他们,也就安心地在秦国住了下来,等待着魏王的消息。

魏王也没有让他们等太久,就回复了一个“准”字。

的确,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那两座城池,至于公主要嫁的人,到底是谁,他们并不会关注,至于公主的婚后生活幸福与否,那更不是他们要关注的事情了。

他们满心满眼只有一句话:城池要到手了!

魏王的消息传来后不久,魏国的使臣就准备向秦王请辞了。

说是打算早日回去为公主准备嫁妆。

实际上只怕是想要赶紧回去邀功。

赵政也懒得搭理他们,反正魏无忌又不走,干脆直接点点头,就把人送走了。

只是没想到,魏无忌他居然还是跟着使臣的队伍走了!

魏国使臣辞别那人,魏无忌依旧稳居c位,向赵政说了一大串套话。

主要核心意思就是:我们要走了!大王请珍重,基本上属于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内容了,但是还特别长。

没办法,规矩就是这样,赵政也只能安安静静地听完。

当然这期间他没少用眼神暗示魏无忌,只是可惜对方都不接受他的暗示,只是一心读着自己的词。

赵政很焦灼。

自从他当上了秦王以后,很少又这么焦灼的时候了。

他真的很像把魏无忌抓过来问问:‘不是说好的不回去了吗?“

“现在又事怎么回事?”

只是很可惜,直到临别,魏无忌都没有给他这个询问的机会。而他也不便在这样的场合下将魏无忌留下来。

只能看着他们缓缓离开。

回宫思索了三日后,赵政还是觉得不对劲,他叫来了林黛玉。

二人在殿内商量了许久,最终对视一下,读出了对方眼中的意思。

……

魏国使臣离开后三日。秦国也开启了出始魏国计划。

使团主要成员:李斯。

使团编外成员:赵政。

使团潜伏人员:林黛玉,

使团其他成员: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当李斯看到使团队伍中那个熟悉哦哦面孔时,他人都麻了!

我的老天爷哎!!!

陛下,你这是要闹哪样?

李斯表面淡定,心中早已把韩非骂了千百遍了。

他就说韩非怎么突然身体不适了,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呢。

本来出使魏国这事儿,是韩非的活儿,他则留守咸阳处理朝中各项事物。尤其是书同文一事,筹备起来着实不易。毕竟此前从未有过这般的做法,最多不过本国统一罢了。

不过做起来虽有难度,但他也从未想过退缩。

不仅因为军令如山,更重要的是,他同样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一旦一统天下的霸业完成,那么这将成为旷古烁今的一大壮举,而他也必将名留青史。

文人重名,他亦不例外。

为了这项大业的筹备工作,他可以付出一切。正在他全身心投入大事业中的时候,韩非表示他病了,无法再前往魏国。

宫中太医早就前往诊过,韩非的身体也的确不适合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所以出使魏国这项工作就被安排到了他的头上。

谁让此事是他与韩非共同操办的呢?

除了他,没有人更了解此次出使的事宜。

于是他只能临时顶上,出使魏国。

……

可是谁也没想到陛下会跟着一起来啊!

他没那个本事把陛下赶回去,死谏更是不可能的事儿。

当然,也不可以方法完全不知道。

所以李斯斟酌了一下,打算和他的陛下好好谈谈,若是能将他劝回去,肯定是最好的。如果不行……

那便不行吧,他也不是什么老顽固,更不想血洒一地还不讨好。当今陛下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有主见的人,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即使旁人说再多也无济于事。

比如充盈后宫之事,大臣们说了多久,陛下他听了吗?他没有!

比如林娘娘掌管火药军不合适,应当从军中另选他人,陛下他听了吗?他没有!

再比如,阴嫚公主干预政事过多,应当适当回避,陛下他听了吗?他没有!他不仅没有,他还差点直接给自己女儿搞了个官做做,若不是魏国使臣出使大秦耽误了,再加上阴嫚公主自己推辞了,只怕他已经和公主同朝为官了。

陛下这个人,很简单。主打一个你说你的,我爱听不听。

所以李斯也没打算让对方听自己的,也就是打算尽一下做臣子的本分而已。

所以这场夜谈进行的很快,开头很拘谨,主要是李斯说了一些忧国忧民的套话,什么陛下应该以保重龙体为重啦,什么陛下不应该私自前来啊,什么陛下此番以身犯险若是身份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啦……

主打一个该说的他都说了。

赵政也不恼,他就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李斯念叨。

过程很平淡。

李斯说了半天最终总结了一句话“还望陛下大局为重。”

赵政点点头,表示:你说的很对,你说的我也都懂,但是我还是要去,他也干脆地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明日正常上路即可。”

李斯:“……”

6!

这场规劝终究还是以李斯败下阵来为结尾,赵政继续混在使臣之中跟着使团一起朝着魏国赶去。

当使团平安抵达魏国的时候,李斯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做炸裂!

魏王派人来通传,说是给他们安排了接风宴,他正准备带着使团众人前去赴宴,结果就看到了让他惊掉下巴的一幕。

来,让他瞧一瞧,站在赵政旁边的小厮是谁?

为何越看越眼熟?

巧了不是,这不正是林黛玉林娘娘嘛。

李斯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稳定情绪,把嘴闭得紧紧的,原因无他,就是害怕自己等下尖叫出声而已。

所以陛下,林娘娘,你们这在玩什么?

不是,林娘娘你不是在军中训练你的火药军么?

您怎么也跑到魏国来了?

您这是玩忽职守!

李斯想要呐喊,但是没有机会。

赵政和林黛玉没有给李斯答案。事实上,也没有时间与他解释,因为魏国前来接他们赴宴的人已经到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李斯只能当做没看看,若无其事地继续前去赴宴。

可是他的内心是崩溃的。

他这个使臣,不好当啊!

若是陛下和林娘娘在魏国出了什么事,只怕他将成为秦国最大的罪人!

李斯给自己擦了擦汗。

他现在比成亲当日,还要紧张!

一旁来接应的魏国大臣看到李斯的动作,还特好心地问了句:“可是太热?”

李斯摇了摇头,坚强道:“不热!”

他就是有点害怕!

带着紧张与担忧,李斯一行人终于到了。

魏国的风土人情,与秦国倒是真的有些不同,不过早在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学过相关礼仪了,所以宫宴之上,一切倒也还算顺利。

此次国宴,魏王与信陵君都来了。

约摸是因为的缘故,魏王这次表现的尤为热情,

相较之下,信陵君明显清减了不少,明明前不久才见了面。

赵政坐在席间,望着魏无忌的模样便知道他这些日子恐怕过得很艰难。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当日他同赵政说,自己并不打算返回魏国,是真的。他早已想好要游历天下。

直到使团临行前一天,他才知道当时魏王给使臣的回信中,还有一个口信。

口信是给他的。

内容则是:故人之死,另有蹊跷。

魏无忌不得不回。

自魏他返回魏国后,魏王先是如往常一般邀他入宫。

他本就要前往宫中复命,所以也并未多想,径直去了。

只是谁曾想,这次竟然有去无回。他是真的没有想过魏王已经彻底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模样。

他与魏王禀告完出使的相关事情之后,本打算离开,怎么知道魏王不仅并未依照承诺允他回去山野之中,反而强行将人扣在宫中。

与从前不同的是,他这次住的是冷宫.

魏无忌虽然才高八斗,见识非凡,但终究双拳难敌四腿,被困在了宫中。

显然魏假这次明显做了充分的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