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被坑得猝不及防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董承这边还没开始布置,种平直接就从少府变成了太史令。

张喜:???

万万没想到,自己天衣无缝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就流产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张喜在房中来回度步,口中喃喃自语。

董承坐在一边,心想你再怎么不信也没用,人家就是辞官换成闲职了嘛,现在还怎么搞?种平好好当着少府,又是风头正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辞官的理由啊。

两个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董承觉得莫不是我们之中有奸细?可是当日提出此计以后,我并未告诉过任何人,以张喜的谋划之毒,也是不可能随意说出口的。

张喜短暂的怀疑了一下董承,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自己这个荒谬的猜想,董承是内鬼的可能性还没有是自己说梦话泄露出去的概率大。

想不通啊……难道那种伯衡当真能事事料敌于先,有神谋鬼断之能?

那还搞个屁啊,直接投王允算了。

张喜眉头紧锁,良久才道:“种伯衡此举,应当是做给陛下看的。哼,此时急流勇退,却又应下太史令一职,好手段,种辑当真是生了个不得了的好儿子。”

“此子若是我张氏后人……我张氏可旺三代。”

董承:嗯?你又懂了?不解释解释?

张喜一回头,就见董承眼中透露出一种清澈的愚蠢。

“国舅还看不出来吗?种伯衡此人自救驾扬名以来,便一直有意树立纯臣形象,他要做出自己的的权利全部由陛下赋予,陛下也可以随意收回的姿态。”

“守城之战,种伯衡名动长安,那时他随意加入任何党派,都可成为中流砥柱,他却在选择这个关键时刻辞官,目的正是在于向陛下证明权势不能动摇他对陛下的忠心。”

“但若是彻底辞官,则陛下在朝中羽翼又失,故而他转而当任太史令,明面上是贬官,实际却更得陛下信赖……”

“明降暗升……”

张喜长长叹了口气:“果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那吾等应当如何?”

董承麻了,你就直接说咱们又被看穿了不就行了,整这么一大段干啥?

张喜沉默许久,才道:“种伯衡既然要当纯臣,就让他当去,我等不碰他便是,左右他不会参与党派之争,我等还是再从他人处下手吧。”

董承心想这不就是认输?他心中仍有不甘,只是也再难想出更好的办法,也只能放弃之前的计划了。

毕竟现在种平背上打着陛下的名号,现在攻击他不就是在跟陛下作对?实在是动不得啊。

种平完全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中,就躲过了一个必死之局。

他现在正在蔡邕家做客。

终于找到一个专业对口一点的岗位,种平很满意,感觉自己的头发突然就茂密起来了呢。

“先生的《东观汉记》不知写到何处,可否借平一观?”

种平有些拘谨,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有种在班主任办公室跟班主任谈心的既视感。

总觉得下一秒蔡邕就要掏出一个装着枸杞的透明保温杯吸溜一口。

“《汉史》么……老夫已续大半,剩下注解,老夫一人实在心余力绌,前几日受到康成来信,言他对《汉史》作注一事颇有意趣,因此将手稿寄至东莱,伯衡此时来,倒是不巧。”

蔡邕言语之中满是歉意:“伯衡若是急需,我身边倒还有些草稿和收集而来的各种史料,不知能否一用?”

“那就麻烦先生了。”种平点点头,“我对史学研究只能算时粗通,日后免不了上门叨扰,还望先生多多见谅。”

“伯衡何处此言?”蔡邕眉目和善,动作儒雅间又自带一种气度,“真要算起来,老夫深受伯衡之恩,还未曾报答。”

“老夫对文学还算得上是有几分了解,伯衡若有兴趣,老夫自当倾囊相授。”

种平心中一动,好像学经混个文凭也不错啊……

这年头的大儒名头可是很值钱的,我要是在经学上搞出点东西,不是又可以增加苟命成功的概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